针对社保中的养老轨制,郑秉文指出,有几个衡量指标来评价轨制的好坏。第一,充足性。养老金要能够保障人们过上体面的退休糊口。第二,可持续性。假如超过了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,引发债务危机,就不是好轨制。第三,便携性。不应阻碍劳动力自由活动。第四,透明性。例如发布养老保险年度讲演等。第五,可负担性。缴费率要让参保人可承受。综合来看,中国养老轨制的保障水平还有晋升空间,同时应增强便携性与透明性等。
褚福灵表示,中国人口众多,又是发展中国家,不管从社保笼盖面仍是保障水平看,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世界罕见的。但与发达国家比拟,我们的社保轨制还比较粗放。我国2011年实施的《社会保险法》才90多条,而德国的《社会法法典》像字典一样厚,美国的社会保障法达1400多页。
对于中国的社保水平,郑功成评价说,近几年是我国社保水平晋升最多、惠及民生最广的时期,这不仅体现在最低糊口保障、医疗保障、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轨制已笼盖全国城乡,而且各项保障待遇的尺度也大幅度进步。然而,我国社保水平在总体上仍旧偏低,社保全口径支出不足GDP的10%,财政性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亦不到15%;同时,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过大,企业退休职员养老金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。这些现象决定了我国还需要进一步进步社保水平,优化保障结构。
8月2日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,2005年以来,我国出台了20多项社会保障政策划定。9月10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,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轨制笼盖人群已超过7亿人,70%以上的目标人口拥有基本养老保险。